“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线岗位,工作直接面对学生,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,分层次、分类型、分阶段进行就业指导,可以更有效的推进学生的就业工作。
作为一名毕业班辅导员,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学生就业工作:首先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,一是深入学生群体,开展摸排工作,了解学生特点,将具有相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层归类;二是结合学生就业阶段和就业心理及特点,将就业指导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相互结合,潜移默化的将就业政策、就业意识、就业方法及技巧等内容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,实现全程化指导;三是掌握学生个体特点,促进个性化就业,增强就业辅导工作的针对性。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大四规划,将学生初步分为四个大类:考研、考公、就业、未做规划,针对四类不同的毕业生给予不同的建议和指导。“考研”主要从考研复习的阶段性任务、学校的选择、考研瓶颈期的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指导;“考公”主要从推荐考公学习APP、岗位了解及选择、考试信息推荐等方面进行指导;“就业”主要了解学生的就业方向,对于准备从事本专业行业的学生,提醒其提前做好实习、考取技能证书等准备,提升自身在就业方面的优势。而部分选择跨行业就业的学生,则需要建议其提早了解所跨行业基本情况,做好前期准备;而针对部分“未做规划”的学生则需要在就业工作中重点关注,帮助其尽快找到规划方向。
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,精准施策开展个性化指导,当好就业政策的传播者和解读人,并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就业观念。
辅导员在开展毕业生就业辅导工作时,既要有整体面上的集中辅导,也要利用以往的资料掌握每个毕业生不同的情况,针对学生个体差异,因人而异开展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工作,提出升学、就业或创业等合理化建议。
在整个就业过程中,毕业生要面对很多政策问题和填写各种表格,作为辅导员,首要问题就是要自身先熟悉这些政策和表格,然后才能正确地解答毕业生的咨询和指导表格的填写。同时利用好各种方便的表格制作软件,减少个人和学生的填表压力。
最后,要让毕业生明确当前就业形势是相对严峻的,根据形势改变自己的就业期待,转变就业心态做到 ‘先就业,再择业’。”